作者: 楊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7-21 09:17
近日,記者走進成武縣醫用制品廠,生產車間內機器的低鳴聲與專注的身影交織在一起。董事長王繼存手指撫過流水線上即將打包的器械,眼神堅定——這不僅是他的產業陣地,更是他作為人大代表履職為民的起點。
從“一葉舟”到“千帆競”。王繼存作為一名資深的企業家,不僅將自己的企業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占地80余畝、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、年納稅超千萬的規上企業,更以其敏銳的產業洞察力和無私奉獻精神,積極履行人大代表推動產業發展的職責。2021年3月,在成武縣領導推薦和業界支持下,他發起成立了成武縣醫療器械產業協會并擔任首任會長,標志著成武醫療器械產業步入規范化、協同化發展的新階段。
作為成武縣醫療器械產業協會的掌舵人,王繼存辦公室墻上的地圖標記著密集的企業坐標,記錄著從昔日小作坊到如今40家生產企業的驚人跨越。他深知,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,更是產業興縣的責任。
“技術、市場、資金,一個都不能落下!”在年初的外貿團隊組建會上,王繼存聲音洪亮地說。他親自督促業務員熟悉園區內轉型企業的產品,如今36人的團隊已在阿里巴巴、中國制造網上架“成武制造”。園區內貨車上滿載的器械,即將奔赴國內外展會——這是他搭建的舞臺,讓本土企業集體亮相,幫助企業把脈全球市場。
“這批貨明早必須發出,客戶急用!”深夜車間里,王繼存親自督戰。當最后一箱產品在黎明前裝車,他話語中透著不容妥協的堅定:“質量與信用是咱們的命!”這份堅守讓企業贏得國內外客戶的信賴,AAA級信用單位的牌匾在展廳熠熠生輝。誠信不僅為企業贏得市場,更在鄉梓間樹起人大代表言出必行的榜樣。
從組織企業遠赴河南長垣、上海“取經”,到在縣市場監管局會議室舉辦合規培訓;從濟南、菏澤的專家項目對接,到成功策劃成武首屆醫療器械推介會(20個展臺迎來150家采購商)……王繼存以協會為杠桿,撬動整個產業升級。2023年,24家企業成功轉型,納稅額與就業崗位成為縣域經濟最有力的注解。墻上一排排“縣長創業獎”“優秀企業家”的牌匾,默默訴說著這位“領頭雁”的功績。
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時,王繼存的工廠內徹夜通明。生產線高速運轉的轟鳴,是那個寒冬最暖心的戰鼓。他一面指揮自家工廠開足馬力,一面以協會會長身份發出倡議:“庫存有多少,捐!產能開多大,供!”當滿載200余萬人份的采樣器、500余萬只口罩的車輛駛向全縣抗疫前線,車燈劃破疫情陰霾。這些物資不僅來自他的工廠,更凝聚了整個產業集群的力量。成武縣慈善總會的榮譽證書靜靜置于案頭,旁邊是一線醫護人員發來的感謝信——對他而言,守護生命安全的承諾比任何獎狀都沉重珍貴。
人大代表的身份,讓王繼存的目光始終向下扎根。賈河社區曾因馬路市場擁堵不堪,攤販與居民爭執不斷。王繼存數次蹲點調研,將問題帶上縣人代會。不久后,新規劃的便民市場落成,嘈雜與怨氣消散于無形。“王代表,我們村口那條路大坑連著小坑。”小黃樓村村民的嘆息被他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。他帶著文亭街道人大小組實地勘察,路面破損的照片與詳實建議一同提交縣人大常委會。從破損的鄉道到社區棘手的物業糾紛,他的筆記本畫滿“民情地圖”,推動了一條條路面的修復與一項項矛盾的化解。
王繼存這位扎根鄉土的代表,以實業為犁,深耕產業沃土;以誠信為炬,照亮民心期待;以奉獻為舟,載起共同福祉。他將“人大代表”四字化作春風雨露,在成武縣高質量發展的年輪里寫下為民印記。
記者 楊飛